原文名稱|Pride and Prejudice
上映年份|2005/英國
改編原著|珍.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私心推薦|★ ★ ★

. . .
喔!我原本是沒打算這麼早就跑去補電影的,實在是太瘋狂,結果實際上我真是低估我的瘋度,於是~對,我又十分迅速地去看了!
在我當初看完小說不久,就看到野人文化新出的「傲慢與偏見【復刻1894年「孔雀版」經典插畫160幅│珍.奧斯汀250歲冥誕珍藏紀念版】(燙金精裝)」,傻眼~真的是到處都有人放火,但考量到我的書櫃容量以及我才剛看完電子書,最後只在Instagram上發個限時動態發洩一下。結果引來同樣看過的知音朋朋清流跟我討論,清流對於2005年的電影版十分推崇,甚至有入手DVD!最喜歡這種以身作則(?)的推薦啦!
. . .
首先我看完電影後最想討論的不是男女主角,我最想先講講的是班奈特先生!為什麼老爸感覺沒有那麼幽默了可惡,怎麼搞得有點嚴肅啊,是因為不怎麼笑的關係嗎?唯一有體現他的幽默感的地方我覺得只有最後跟伊莉莎白談完求婚事件後說瑪莉和凱蒂的部分,不管是哪個版本都讓我會心一笑。還有我覺得就是班奈特先生的小說人設是有一點能說是放任老婆小孩們的(所以最後莉迪亞出事的時候才更顯反差力道),但2005年電影版感覺有什麼重要場景老爸都在現場欸,柯林斯先生的求婚還有半夜凱薩琳夫人找上門之類的,啊你都看到了還不阻止是怎樣,伊莉莎白還是你最喜歡的女兒欸!
說到柯林斯先生,我覺得這個版本的柯林斯比較不是「奉承」而是「陰險」,算計意味十分濃厚,沒有會讓人產生那種「這個人是白癡嗎」的感想,由於不夠白癡,在夏洛特說他跟柯林斯訂婚的時候衝擊感就不會那麼大,反而會想說OK恭喜喔(?),除了跟其他人比起來特矮之外,好像沒太多丑角因子,不過多了大家都一直忽略柯林斯的這點我覺得超好笑。凱薩琳夫人我也有類似的感受,另外德波小姐沒有1995年版那樣病重倒是符合我的想像,而且他居然戴眼鏡太犯規了吧(眼鏡控狂喜)!
還是再說回伊莉莎白好了,由於篇幅不夠,導致伊莉莎白的心境變化超級突然,還沒感受到他是如何討厭達西的(除了被tolerable氣到之外),同時韋克翰的戲份大幅減少,導致缺少了伊莉莎白因好感對象批評達西時所帶來的加乘效果。開始喜歡上達西的契機也一樣模糊,我還是保持我對小說的心得感想,初始本身就有既定好感,雖然開局不久即掉成反感,在求婚事件後的解釋信後才回升,但這版的求婚衝突超大欸,然後解釋信又一樣是先講韋克翰再講珍,我真的不懂為什麼兩個改編版都這麼安排,不過因為也同時減少了彭伯里莊園的篇幅,所以那種會讓人質疑「如果我當初答應他的求婚就能成為這裡的女主人了」的勢利感消失了。
伊莉莎白跟珍感覺也不那麼好了,甚至因各自感情發展問題,導致有點漸行漸遠,如果伊莉莎白是那麼愛珍、關懷珍、在乎珍(而珍也同樣地對待伊莉莎白),那伊莉莎白完全沒跟珍說關於達西的事就顯得有點令人哀傷。不管怎樣還是得稱讚一下綺拉.奈特莉的伊莉莎白非常可愛俏皮,甚至有壓過珍的勢頭(但這點我不認為是優點啦)。順帶一提,瑪莉的戲份薄弱我有預期,但為什麼要讓他直接在舞會現場哭啦齁,瑪莉媽媽粉我快受不了了嗚嗚……
達西的話,很多人都很喜歡馬修.麥克費登的達西,但看過柯林.佛斯後我就不行了哈哈哈。馬修.麥克費登的達西不是傲慢欸,是陰鬱、是躲在角落默默觀察大家不知道怎麼融入圈子的邊緣人,這個樣子才是社恐!我的天啊他不是我心中的達西,他有點過於柔和到沒有破除偏見後的反差感,就是一種想質疑伊莉莎白說你怎麼會討厭達西到這種地步?達西喜歡上伊莉莎白的契機也是完全看不懂,但這個是不管原著還是其他改編版都會碰到的問題,就不多加批評了(只好一律當作一見鍾情)。
韋克翰的部分我覺得也很可惜,他算是男女主角關係的催化劑(衝突或和解都是),但電影淡化了韋克翰的惡行及可惡之處(同時也包括初期的討喜成分),以及其與伊莉莎白之間的好感累積,導致後續男女主角雙方衝突的張力不夠,而後莉迪亞事件發生時,伊莉莎白的情緒也顯得突兀。是的,韋克翰的存在影響了「達西為什麼被誤會」、「伊莉莎白為什麼要反省」、「舅舅為什麼願意幫忙」、「達西為什麼願意出手救援」。舅舅與舅媽的戲份幾乎不見我也好難過,尤其舅媽是伊莉莎白的戀情開導突破口啊~
. . .
怎麼說呢,通常我不喜歡看改編的原因,就是勢必得因篇幅問題捨去、簡化原著的內容(另一個原因當然還有跟想像的差距過大,再說一次我是波西傑克森創傷症候群中度患者),這次《傲慢與偏見》的2005年電影改編版也有同樣的遺憾,但是電影的優勢(同時可能是因為時代變化)也發揮得十分優良!整個畫面的畫面、音樂,以及分鏡與鏡頭語言,整部電影的氣氛都從另一個角度補足了篇幅不足的遺憾,或許編劇與導演也深知電影改編不易因此轉而這樣的呈現方式,藝術美感這點真的是要給大大大的好評。
當然我不會否認我自己也是以一種傲慢的姿態對改編作品充滿偏見,電影的篇幅不夠把整個故事放進來真的太可惜,但這也是電影的魅力之一。電影沒有試圖複製1995年電視劇版的部分,而是開創了另一個解釋、敘述角度我也給予高度讚賞,如果說1995年版是劇情導向(專注於邏輯),那2005年版就是氛圍導向(專注於情感),感官感受都十分的美好,浪漫充斥著每一分每一秒,就像是一部具現化的詩歌。
最後我還是想講一下日出告白那段,達西這樣衣衫不整,伊莉莎白又穿著睡衣,不成體統啊喂~這跟1995年電視劇版的達西游泳後遇到伊莉莎白的情況不同啊,1995年版可是雙方都沒想過會遇到對方,何況地點可是在彭伯里莊園啊!2005年版是達西聽見凱薩琳夫人抱怨後跑來找伊莉莎白,哇喔先生你是有預期的出門欸,還是去人家家(的草原)欸,你這樣對嗎~
. . .
如果單純以純看電影、不考慮是否有原著及其他改編版的角度來看,這部的問題只有段落與段落間太趕,人物的心境轉折與動機敘述不夠,除此之外,在美術、造景、音樂方面無懈可擊,這部電影就是一件藝術品。
因為我太愛小說和1995年電視劇版了,心得感想不免與其比較而顯得不太公正。不過我理解改編作品需要做篇幅取捨,同時一定會跟讀者的想像存在落差,我心目中優秀改編的標準除了能還原原著外,更希望看到另一個角度的呈現方式(譬如原著小說《希特勒回來了》與電影改編《吸特樂回來了》之間的關係),這點2005年電影改編版是有做得到~
最近聽說Netflix要推出新的《傲慢與偏見》影集改編!到時候再一起來看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