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名稱|Mansfield Park
出版年份|1814/英國
作 者|珍.奧斯汀(Jane Austen)
選讀版本|2018/木馬文化
私心推薦|★ ★ ★ ★

. . .
OK,我在看完第一遍《傲慢與偏見》後,曾經猶豫要不要進入下一本,還是重刷一遍小說,又或著直接看影集或電影改編──結果,我還是重刷一遍小說後,直接看起1995年BBC影集版啦~因為當初AI一直勸阻我,《曼斯菲爾德莊園》的風格會跟《傲慢與偏見》差很多,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尤其是在我為達西熱烈翻騰情感之際,貿然進入曼斯菲爾德莊園可能會身受重傷。
……總之我先幫我自己叫一輛救護車……
. . .
我真的超級難過,愈看愈難過,倒不是世人評價的有關「最有爭議」的方面,事實上,我是看不出來哪裡有爭議的點(唯一覺得有異議的地方是結尾倉促……)。
根本全部的人都在虐待芬妮吧!包含艾德蒙,雖然伯特倫家的確給了芬妮不錯的生活品質(跟普萊斯家比的話),但也是把芬妮當僕人的感覺。我實在不懂為何諾里斯太太這麼積極主動地勸說湯瑪斯爵士收養芬妮,卻又不把芬妮當家人、見不得他好、盡情使喚,甚至我感受到了厭惡,既然這樣到底為何當初要費盡口舌勸湯瑪斯爵士?出錢的也不是諾里斯太太,到底哪來的資格啊~~還是用這樣的名義才好找到一個不用自己花錢的僕人?畢竟是芬妮的話,湯瑪斯爵士是會出錢扶養的,同時又能以一個位居上位的施恩者的身分向芬妮灌輸「你要感恩!」的情勒指令,如果是額外給諾里斯太太請僕人,湯瑪斯爵士應該不會想出錢?最後諾里斯太太自願離開去跟瑪莉亞一起真的是唯一感到舒爽的部分了。
艾德蒙是對芬妮十分友善沒錯,但他也在陷入戀愛腦迴圈之後就經常性地忽略芬妮的感受,雖然大概也不是故意的(要他一直顧芬妮也的確有點道德綁架沒錯),但對芬妮而言,這樣的情感溫差真的難以欣然接受,何況芬妮還暗戀著艾德蒙呢!聽到艾德蒙瘋狂對自己輸出戀愛感想(尤其看著艾德蒙的原則經常被克勞佛小姐抝斷)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痛苦萬分~~
索瑟頓裝修之旅(?)跟演戲那段我真的看傻眼,真的是大型修羅場欸,哇喔精彩萬分又莫名其妙,請問在場誰沒有對任何人產生其他念想?每個人都躲在角色面具之後,放縱內心的慾望,芬妮沒有加入是因為他是唯一誠實面對自己、認清現實的人,或者說他的身份註定成為旁觀者。所有人都排擠、情勒芬妮(就算是無意識的排擠也是排擠),芬妮獨自坐著等艾德蒙跟克勞佛小姐散步回來那段我真的很難過,被眾人推來演戲以及被迫在自己的房間看暗戀對象和情敵眉來眼去的段落也是,芬妮沒有力氣沒有資本可以做其他任何的選擇,就連房間這種自我的延伸也能隨時被他人侵入。
芬妮就只能坐著等、巴望著別人(艾德蒙)來選擇他、拯救他。跟艾德蒙的感情能修成正果,也不是芬妮自己做了什麼,從頭到尾他的幸福與否都仰賴他人的眷顧施捨,如果艾德蒙最後都不傾心芬妮,那芬妮下場會是如何?會不會有另一個克勞佛先生出現?或是就此孤獨終生(但湯瑪斯爵士或伯特倫家會願意持續照顧芬妮)?
即使回老家也感受不到日思夜想的親情,在曼斯菲爾德莊園和老家都無法感受到歸屬感,我突然之間就想到了「亞細亞的孤兒」,雖然兩者毫無相關,但那種夾在兩方之間無力感總是不時浮上心頭。
克勞佛先生根本大型亂源,他對芬妮的求婚簡直是重鬱深淵,只有芬妮知道他的人品,周遭的所有人只看見他的財力條件跟幽默親切的言行,就斷然認定這是一樁「芬妮膽敢拒絕就是不知好歹、忘恩負義」的好姻緣。我的天啊,這是多麼令人崩潰的狀況!那是一種全世界都背叛自己、孤立自己的感覺,所有人都是加害者,不間斷地連續攻擊。我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難過沮喪,真的難過得快吐了,本作開頭就逐漸加壓的氣旋,無從反抗、求助無門的壓迫感在此刻直接大爆炸,我連作夢到夢到自己成了芬妮,被所有人推上名為亨利.克勞佛的斷頭台。說實話,在後來芬妮回老家這段,我發現我跟芬妮一樣對克勞佛先生改觀甚至覺得人其實挺不錯的,但一這麼想同時便愈加恐懼,我驚覺我中了陷阱。
. . .
一開頭我就感受到這篇的敘述方式跟《理性與感性》和《傲慢與偏見》的方式很不一樣,有點說不上來,部分「關鍵字」字體加粗,也感覺段落有變比較長,然後偶爾有作者跑出來直接和讀者對話?
不是很習慣,另外也太輕巧地把結局滑過去了,在我的心靈倍受打擊的時候,就這樣草草把芬妮的後續帶過?跟我說「喔對!艾德蒙發現還是芬妮最好,所以他們最後結婚了噢!」這種話最好是能安慰到啦!這CPR我還沒等到救護車就OHCA了謝謝,如果說其實爭議指的是這個那我接受。
說到艾德蒙,我說啊,由於這結束得太快速,我根本感受不到真情真愛,前面對克勞佛小姐愛得要死要活,結果芬妮就只值得這一點點「在最適當的時機,艾德蒙花不到短短一週,就將克勞佛小姐忘得一乾二淨,並一如芬妮所願,全心全意想娶她為妻」,什麼意思芬妮是被你養的備胎喔?湯瑪斯爵士你也是啦,一開始還怕兒子跟芬妮扯上關係,結果自己兩個親生女兒搞出天大的醜聞後就突然發現其實芬妮有夠棒這樣嗎?
這本書好看嗎?我的答案是好看的,只是異常難過。讓我深陷痛苦是克勞佛求婚事件無庸置疑,但情緒上最掙扎的是湯瑪斯爵士發現芬妮的房間沒有生爐火的時候。我愛好重鬱悲劇,所以即使閱讀過程中感到痛苦但還是很喜歡《曼斯菲爾德莊園》,如果最後芬妮還是妥協、嫁給了克勞佛先生,或許《曼斯菲爾德莊園》會在我心中留下難以磨除的痕跡。
《理性與感性》讓我感到氣憤,《傲慢與偏見》讓我感到狂喜,而《曼斯菲爾德莊園》則讓我感到哀痛不已。
留言
張貼留言